首頁

嗨,歡迎來到品牌網(wǎng)

全國服務熱線:

品牌商入口
關(guān)注:  

掃一掃關(guān)注品牌網(wǎng)

客服微信號

關(guān)注公眾號

點贊: 41
為TA點贊

#軍事防御工程#

蘇州城墻

蘇州城墻位于江蘇省,是農(nóng)業(yè)社會統(tǒng)治者進行政治控制和軍事防御重要的屏障。在250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,蘇州城墻的模樣幾經(jīng)變化。這種變化,有表面用材更新的,也有高度、寬度方面的,還有城門式樣變復雜的……若論形制規(guī)模,蘇州城墻自然不如南京、北京等古都的城墻那般宏偉壯麗。但是,在中國城墻建設史上蘇州城墻有著獨特地位,那就是其城門都辟水陸兩城門,為國內(nèi)僅有,是城市規(guī)劃和建設的創(chuàng)舉。

所在地/隸屬:
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(qū)干將東路相門城樓下
目錄
1基本介紹
2歷史沿革

基本介紹


蘇州城墻位于江蘇省,是農(nóng)業(yè)社會統(tǒng)治者進行政治控制和軍事防御重要的屏障。有城墻,自然也就會有城門。城門的變遷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。閶門位城西,對應八風中的飉風,又叫閶闔風。閶闔是傳說中的天門,立閶門象征天門,通閶闔之風,取“天通閶闔風”之意,以克制西邊的楚國,故閶門又稱“破楚門”。這里“天門”源于“紫宮星象圖”,是“象天”一例。為了接通閶闔之氣,閶門建成樓閣狀,高大巍峨,有詩道:“閶門勢嵯峨,飛閣跨通波?!?/p>

越國與吳國雖地域、文化諸方面頗為相近,卻是世仇。吳城南面的“盤、蛇”二門,用的是十二生肖的方位。越方位處“巳”位,即蛇位,故筑蛇門以朝越,蛇門上還制作了一條象征越國的木蛇,蛇頭向著西北,象征越國臣服和朝拜吳國。吳國處于辰位,故在城南又設蟠門,城上刻木蟠龍,面向越國,象征吳國征服越國。后改名盤門

吳國北面還有一個敵國是齊國,所以在城北設齊門,涵義是征服齊國。后在旁邊設平門,表示平定齊國的決心。公元前505年,伍子胥率兵從平門揮師北上,終于打敗齊國,凱旋時即是從平門入城的。

至于其他各門,似乎不具有上述幾門的戰(zhàn)略上的象征意義,但也是各有來歷。匠門,因曾是各種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。據(jù)傳吳王闔閭曾命鑄劍高手干將于此設爐鑄劍,故又名干將門。后稱“相門”是音的轉(zhuǎn)變。古門在宋初被填塞。

胥門,即姑胥門,因姑胥山得名。相傳伍子胥宅在此,且后又懸頭于此門,故稱胥門。婁門原稱繆門。《吳地記》載:“婁門本號繆門,東南秦時有古繆縣,至漢王莽改為婁縣。”門隨改稱婁門。

歷史沿革

在250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,蘇州城墻的模樣幾經(jīng)變化。這種變化,有表面用材更新的,也有高度、寬度方面的,還有城門式樣變復雜的……

土城墻階段(春秋—五代)

當時的城是土城,城墻用泥土夯筑而成,也就是堆上一層土,再用重物把土砸實;然后再堆一層土,再砸實...據(jù)說,當時齊門等部分城門上面,就筑起了城樓,可以登高遠眺。

秦始皇統(tǒng)一六國后,采納丞相李斯的建議,拆除郡縣城墻,銷毀民間兵器,以加強對人民的統(tǒng)治。蘇州城墻因此受到毀滅性打擊,直到漢代才重新修筑。所以挖掘發(fā)現(xiàn)的蘇州城墻基礎(chǔ),一般只能追溯到漢代。

隋朝開皇十一年(公元591年),楊素把蘇州城搬遷到城西橫山(今七子山)東麓,到唐武德七年(公元624年)重新遷回舊城。

唐乾符二年(公元875年),平定王郢之亂后,蘇州刺史張搏重筑城墻,南北十二里,東西九里,周長四十二里三十步。

到這時候為止,蘇州的城墻一直是土城墻。

磚頭城墻時期(五代開始)

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土城墻已經(jīng)難以抵御敵人的進攻。于是,五代后梁龍德二年(公元922年),吳越王錢镠第四子錢元璙重修蘇州城墻,改夯土為磚砌,高二丈四尺,厚二丈五尺,內(nèi)外有濠(即內(nèi)外城河),這是蘇州已知較早的磚城。

在修筑磚墻的同時,錢元璙還在蘇州城墻部分區(qū)域筑了向外凸出的“馬面”,使得城墻凹凸有致,富于變化,更加美觀。

墻頂增建女墻(南宋開始)

南宋建炎四年(公元1130年)金兵南侵,蘇州城遭受很大破壞,城墻經(jīng)多位知府修治,直到南宋紹定二年(公元1229年)郡守李壽朋重建,蘇州城方才完全恢復,城墻、城坊的布局,在《平江圖》上有明確記錄。

寶祐二年(公元1254年),蘇州知府趙汝歷在蘇州城墻上增置女墻,也就是城墻頂上連續(xù)凹凸的齒形矮墻 作用是在反擊敵人來犯時,掩護守城士兵之用。有的垛口上部還有瞭望孔,可以瞭望來犯之敵。

城門外增建甕城(元末起)

南宋德佑元年(公元1275年)元軍入侵。因蒙古人是游牧部落,不喜筑城設防,所以下令拆除各地的城墻 蘇州城墻遭到毀滅性打擊。

元朝至正十一年(公元1351年),各地起兵反元,官府為抵抗起義軍,又重修城墻,蘇州城墻也得到了恢復,還加厚城墻、加深城濠。

張士誠占據(jù)蘇州的時候,還在各城門口增置月城,即甕城。這是一種半圓形或方形的建筑,兩側(cè)與城墻連在一起,設有箭樓、門閘等防御設施。敵人一旦進入,城門和甕城門閘一起放下,敵人就成了甕中之鱉,輕而易舉地被消滅,所以被稱為甕城。

明初蘇州城墻再次大規(guī)模修建。清康熙元年(公元1662年),巡撫韓世琦在原先城墻的基礎(chǔ)上改筑,高二丈八尺,女墻高八尺。蘇州磚頭城墻及城樓,大多為清初所建,盤門、胥門等部分則為元末所建。

網(wǎng)站提醒和聲明

本站為用戶提供存儲空間服務,凡本站注明"由注冊用戶上傳提供“的內(nèi)容,均屬于用戶提交或轉(zhuǎn)載自其他媒體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觀點,版權(quán)屬于用戶或相關(guān)權(quán)利人。如有侵權(quán)、虛假信息、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在第—時間刪除或更正。